活動花絮

2020 人工智慧 vs 倫理 講座課程

講題名稱:淺談人工道德決策者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倫理衝擊

活動日期:109年12月10日 12:00-15:00

活動摘要:

本次講座提出目前有關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以下簡稱AI)或機器人(robot)的倫理行為規範研究,主要可分為兩大類(Winfield,2019)。一是針對AI 或機器人的研發、製造、使用者所涉及的行為規範,通常稱為AI 或機器人倫理學,另一是針對AI 或機器人的系統/機器本身是否有可能及如何表現倫理行為,以及是否應該研發倫理的AI 或機器人,通常稱為機器倫理學(machine ethics)。

機器倫理學研究過去較少,但拜AI 軟硬體相關技術近十幾年的大幅進步之賜,逐漸熱門起來。因為相較於過往新興科技,AI 的最大特點在於有自主的決策能力,而我們如希望其決策不但不會傷害人類,還能符合人類行為,甚至能促進人類福祉,那些決策就不但得符合倫理,甚至希望AI 在某種程度上都應該有「能力」做倫理決策,也就是所謂的人工倫理決策者(artificial moral agent,簡稱AMA)。

目前相關AMAs 的討論,主要可分為二大問題:

一是AI 是否能夠及如何學會倫理,亦即製造AMAs 是否可能;另一是AMAs 是否應該製造,以及是否應該如做倫理決策的人必須承擔道德責任。

AI 如同其他科技產物,可以應用在好的目的,也可以應用在邪惡目的。目前人類社會不乏有科技產品的倫理與法律規範,但我們不會針對所有的科技產品都訂定規範,像是訂定研發製造電冰箱的 倫理規範。因為電冰箱這種科技產品,只有工具好壞的評價,不因 為研發或使用者的目的而有所改變。而擁有自主性的 AI,其研發及 應用則無法全然只從工具面向來考量,尤其在思考它所帶來的倫理 關注時,難以直接套用過往研發高科技產物所涉及的倫理考量,這 多少說明了為何有如此多的國際倫理準則公布之故。 而針對這些倫理準則常被認為落實困難的回應。

精彩花絮